笔趣阁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中文 > 军火帝国 > 第二一二章 结局

第二一二章 结局

推荐阅读:

又有几发炮弹爆炸在了边境哨卡一带。

“长官,我看到了很多T-34坦克,有数十辆。”对面漫天沙尘飞舞,浓烟滚滚,趴在观察窗里用望远镜查看的军士长忽然之间哀号了一声。

一盆冷水淋头而下,少尉愣了片刻,然后就扑向步话机,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求援了。不能指望区区一个排的兵力,可以阻挡住沿着追击白俄残军而来的苏俄红军坦克部队。

此时的苏俄红军已经大量换装了更新式的T-34/85坦克,其8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远击穿102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而其改进后的炮塔正面装甲为35度角倾斜的110毫米均质钢装甲,相当于130毫米垂直装甲防护。

所幸这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让北方军的战略调整及时到位了。五个野战军团一线拉开,部署在阿拉木图到庙街的广阔国土上,另一个机动作战的野战军团驻印军被分拆成两大部分,分别进驻西婆罗洲和台湾岛。北方军的海军部队,还夺取了太平岛和部分琉球群岛。

朝鲜日军投降后,紧急调动的五个守备旅飞速南下,一直跑到汉江附近,才和登陆的美军部队碰上头,随后就划江确定各自受降区。

九月九日,关内日军在南京向蒋光头的代表投降,只是那个仪式非常滑稽,看上去倒不是日本人在投降,反而好像是中国人在投敌似的。

当天中午,满洲里,北方军驻地。

数十辆卡车满载着白俄老毛子,狼狈不堪地刚刚逃入北方军的警戒线内,这些原本光鲜夺目的远东共和国勋贵们,现在简直就是一批从非洲逃出来的难民罢了。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攻占柏林后腾出手来的苏俄红军,秘密抽调了数十万大军和上千辆T-34坦克,突然向远东共和国的伊尔库茨克发动了突袭,理由是广大远东共和国劳动人民热切期盼苏俄红军的解放。

同时,还有数十万苏俄红军在巴尔喀什湖正面蠢蠢欲动,紧紧压迫防守的北方军两个野战军团无法动弹。

英美两国飞快的表达了口头抗议,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阻止苏俄红军的侵略行径,显然是事先达成了秘密协议。

很快,英美苏三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曾经签署过一个神秘的雅尔塔协议的事情,被无孔不入的美国记者捅了出来,但是协议的具体内容却不得而知,只清楚三方甚至特意对中国进行消息封锁,也没有邀请中国政府代表参加。

北方军被迫放弃南下朝鲜或北海道夺取战争红利的计划,转头将三个野战军团调往外兴安岭和漠北,对抗苏俄红军的T-34狂潮。

在赤塔守军投降之前,这些不愿意被俘虏的白俄勋贵,趁苏俄红军主力东进的空隙,冒险突围了出来,南下跑到了北方军政府的地盘。

几分钟后,车队已经远去。一名北方军的士兵,用力把挡住路口的栏杆放了下来,一发炮弹就在这个时候落了下来。

一直在掩体工事里紧张关注的少尉,立即声嘶力竭地大喊,“炮击,炮击,拉响战斗警报。”

凄厉的战斗警报,终于在满洲里边境响起来了。

防守的一个排士兵,在炮击的瞬间就反应过来,拿起手中的枪支,飞快冲进了最近的掩体工事。

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次日,莫斯科发表声明,认为诏书只是一个声明,并不具备投降文件的严肃性,要求日本驻守朝鲜以及千岛群岛的部队不得向北方军或是其他国家军队投降,只能向正在向远东挺进的苏俄红军投降。

美国人和英国人也暗中授意在关内的日军,延迟投降时间,为蒋光头积聚作战力量提供足够的时间。

九月二日,实在不愿意继续傻乎乎拖下去的日本人,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协议。

两天后,面对数十万苏俄红军的多路进攻,内部矛盾突出,战力薄弱的白俄远东共和国终于分崩离析,彻底败亡。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